數字媒體技術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方案
一、專業簡介
2003网站太阳集团數字媒體技術專業源自于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1984年設置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與教育技術學專業,已有35年辦學曆史。本專業于2007年獲得教育部批準,同年開始按方向招生,2008年正式招生。本專業依托2003网站太阳集团“核特色、醫品牌”的學科特點,建立了多元化的學科支撐平台,在多年的辦學實踐中,不斷改革創新,逐步形成了“以學科建設為依托,師資隊伍建設為基礎,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教學質量建設為重點,創新教育教學模式為手段,以适應社會行業需求為目标”的專業建設理念。本專業具有:自主學習能力強,團隊協作意識強,自主創業成功率高;個性化學習,專業技能強,無縫對接就業;融洽的師生關系,團結上進的教師隊伍,穩步發展的專業; 師生在各類競賽中斬獲頗豐等特色。
二、培養目标
本專業面向影視、廣告、計算機遊戲、新媒體等行業,培養具有良好的數字媒體技術素質和藝術修養,掌握必需的自然科學、人文素養和工程技術的基礎知識,掌握數字媒體技術、計算機科學的基本理論、專業知識、基本技能及專業發展動态,具備在互動媒體、媒體網絡、新媒體工程等領域從事如數字動畫、計算機遊戲、數字影視、虛拟現實與仿真、用戶界面等的開發、設計、測試、維護和管理等工作的能力和素質,具有一定的國際化視野、富有團結協作、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勤勉務實、甘于奉獻的應用型高級專業人才。專業特色為培養具有鮮明烙印的雁陣團隊文化、質量至上意識、計算思維訓練、融合了計算機技術與藝術素養的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人才。
三、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和掌握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基本理論、技術知識和基本技能,從事數字媒體研究與應用的基本訓練,具有研究和開發數字媒體産品開發與制作、系統設計與測試管理、創意産品設計等的基本能力。
(一)本專業培養的人才應具備如下知識、能力和素質要求:
1.知識要求
①掌握從事數字媒體工作所需的相關數學、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工程科學知識;
②掌握影視作品、動畫建模、遊戲設計、虛拟現實系統的分析、設計、實現、測試、維護的基本知識,熟練運用C、JAVA、3DMAX、PS、PR、U3D、AE等語言或軟件,熟練使用攝影攝像機、數字建模等數字媒體設備;
③掌握數字媒體專業語彙及文字表達所需知識,閱讀并了解有關文學作品;
④掌握良好的閱讀、理解、運用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外語知識,能達到閱讀英語原版專業文獻的程度;
⑤掌握工程項目管理的基本原理、成本控制與決策方法的基本知識,并能将這些方法運用到本專業的項目管理之中;
⑥閱讀并了解數字媒體技術領域的技術标準、政策、法律、法規,特别是國際範圍内,不同國家在這方面的特點與異同;
⑦了解數字媒體技術領域的發展現狀和趨勢,具備良好的創新意識,具備技術創新和産品創新的初步能力。
2.能力要求
①具有運用專業學科知識解決影視作品制作、場景及人物造型建模、遊戲設計與開發、虛拟現實及仿真等複雜問題的分析研究能力;
②具有運用主流的工程化方法、技術和工具從事影視作品制作、場景及人物造型建模、遊戲設計與開發、虛拟現實及仿真等複雜問題的分析、設計、開發、測試、維護等工作的能力;
③具有良好的檢索、閱讀、理解和撰寫數字媒體領域文獻資料的能力,行業内專業知識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④具有外語應用能力,進行國際化的交流、競争與合作的能力;
⑤具有數字媒體領域工程項目如計算機遊戲、影視作品、動畫作品、虛拟現實等的管理能力、适應需求的決策能力;
⑥具有學習數字媒體領域内出現的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和新工具的能力;
⑦具有撰寫本專業範圍内典型文檔的能力,如計算機遊戲策劃書的撰寫、影視與動畫作品的腳本撰寫、使用說明書的撰寫等能力。
3.素質要求
①具有良好的藝術素養、人文社會科學素養、社會責任感,理解并遵守數字媒體行業内的政策、法律、法規,大量閱讀文學作品,具有豐富的人文、藝術等知識;
②具有自我約束意識,遵從數字媒體行業職業道德與規範;
③具備較強的組織管理能力、溝通表達能力、獨立工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努力達到“三性”即“個性、理性與狼性”的協調發展;
④具有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意識,不斷跟蹤學習數字媒體領域的新知識。
(二)本專業對學生的畢業要求具體内容如下:
1.工程知識:能夠将數學、自然科學、工程基礎和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知識用于解決數字媒體技術領域的複雜工程問題,能全程設計開發計算機遊戲、影視、動畫、虛拟現實等産品。
2.問題分析:能夠應用數學、自然科學和工程科學的基本原理,識别、表達、并通過文獻研究分析數字媒體技術領域的複雜工程問題,以獲得有效結論。
3.設計/開發解決方案:能夠設計針對數字媒體系統複雜工程問題的解決方案,設計滿足特定需求的系統、開發滿足特定需求的産品,并能夠在設計開發環節中體現創新意識,考慮社會、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環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夠基于科學原理并采用科學方法對數字媒體技術領域的複雜工程問題進行研究,包括推導算法、設計實驗、分析與解釋數據、并通過信息綜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結論。
5.使用現代工具:能夠針對數字媒體技術領域的複雜工程問題,開發、選擇與使用恰當的技術、資源、現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術工具,包括對複雜工程問題的預測與模拟,并能夠理解其局限性。如熟練使用程序設計語言開發腳本、使用影視器材繼續拍攝、使用計算機進行建模與影視動畫作品的後期制作等。
6.工程與社會:能夠基于工程相關背景知識進行合理分析,評價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工程實踐和複雜工程問題解決方案對社會、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響,并理解應承擔的責任。防止所設計開發的産品違反有關國家法律法規,或者特定族群的文化習慣等。
7.環境和可持續發展:能夠理解和評價針對數字媒體技術工程實踐對環境、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8.職業規範:具有人文社會科學素養、社會責任感,能夠在數字媒體技術系統工程實踐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職業道德和規範,履行責任。
9.個人和團隊:能夠在多學科背景下的團隊中承擔個體、團隊成員以及負責人的角色。實現“個性、理性與狼性”的協調發展。
10.溝通:能夠就數字媒體系統複雜工程問題與業界同行及社會公衆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包括撰寫報告和設計文稿、陳述發言、清晰表達或回應指令。并具備一定的國際視野,能夠在跨文化背景下進行溝通和交流。能用中英文閱讀和撰寫數字媒體各個領域的相關文檔,如鏡頭腳本、策劃書等。
11.項目管理:理解并掌握數字媒體項目的工程管理原理與經濟決策方法,能在項目管理過程中尋找最優方法,實現計算機與藝術兩大領域的融合。
12.終身學習:具有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意識,有不斷學習和适應發展的能力。
四、主幹學科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藝術學
五、核心知識領域與專業核心課程
核心知識:計算基礎(SE-CMP)、數學和工程基礎(SE-FND)、數字圖像處理、影視編導、數字動畫、虛拟現實技術、遊戲設計、UI、流媒體、手機媒體等;
核心課程:高級語言程序設計、數據結構、計算機網絡原理、數據庫原理、數字圖像處理、美術基礎、數字攝影與視頻處理、數字音頻技術、平面圖像處理、動畫原理、數字影視編導與剪輯等。
六、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與主要專業實驗
實驗、實訓、課程設計、認識實習、生産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
七、學制與學位
學 制:四年 |
學分要求:學業學分 174學分,第二課堂10學分 |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
八、各類課程學分學時分配表
課程類别 |
課程性質 |
學分 |
占總學分比例 |
教學學時 |
占課程學時比例 |
公共基礎課 |
必修學分 |
39.5 |
22.7 |
664 |
25.5 |
選修學分(最低要求) |
8 |
4.6 |
128 |
4.9 |
學科基礎課 |
必修學分 |
52.5 |
30.2 |
904 |
34.7 |
選修學分(最低要求) |
17 |
9.8 |
272 |
10.4 |
專業課 |
必修學分 |
37 |
21.2 |
320 |
12.3 |
選修學分(最低要求) |
20 |
11.5 |
320 |
12.3 |
總計 |
174 |
100 |
2608 |
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