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基礎教學是培養大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是培養複合型創新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計算機》類似于大學數學、大學物理和大學英語等課程,是培養大學生信息素養和計算思維的入門課程,是通識教育的基礎性課程。
教育部“大學計算機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在2010年開始實施“以計算思維為導向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明确要求:計算思維如同每人都具備的“讀、寫、算”(簡稱3R)能力一樣,是必須具備的思維能力,是三大科學思維(理論思維、實驗思維和計算思維)之一。信息社會需要同時具備自身學科領域知識和計算思維的複合型人才,要想在自然科學與工程等領域取得領先地位,開展計算思維的研究和培養十分必要。
課程着重與三個能力的培養:(1)使用計算機的基本能力(Computer Literacy)的培養;(2)理解計算機系統的熟練能力(Computer Fluency)的培養;(3)訓練有素的計算思維能力(Computational Thinking)的培養。
《大學計算機》是非計算機專業大學生計算機教育的第一門課程,幫助學生理解身邊IT技術和現象,拓展學生視野,為後續課程學習提供解決專業問題的有效計算方法和實現手段。